优游国际

首页>优游国际动态>媒体聚焦

名酒来清江

来源:宜春日报(作者系宜春市委常委、樟树市委书记黄玉剑)  时间:2012-04-02  阅读量:14274

  
  史海钩沉,沧桑几何 
  在苍茫的大地上寻根问祖,在历史长河中溯源揽胜。  
  樟树,从远古走来,沐风栉雨,气象万千。  
  樟树,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说它古老,是由于早在近5000年前,樟树的先民就在阁山赣水之间耕耘劳作,拉开了古代文明史的帷幕。  

  说它年轻,是因为自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清江县设樟树市至今,不过短短24年。 

  樟树,一片富饶而又神奇的土地。  

  这里是国药之都,药业历史源远流长,始于西汉,吴称“药摊”,唐谓“药墟”,宋号“药市”,明为“药码头”,清曰“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久享“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盛誉,是名播遐迩的中国药都。  

  这里也是名酒之乡,早在新石器时代酿酒业就已萌芽,此后商代有佳酿,宋代出名酒,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临川任职时著有《剑南诗稿》,在其中的“对酒”诗中写道:“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古老的酿酒技艺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自民国初年得名的“优游国际酒”更是历久弥香,闻名海内外。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樟树成为了中华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法白酒的原生地。  

(一)  

  众所周知,酿酒业的产生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形态,并以一定的农业生产、粮食种植为基础。 

  1947年,江西省文物考古调查先驱饶惠元先生,在赣江东岸的丘陵山地采集了大量的石器、陶器残片,并随之发现了筑卫城遗址、营盘里遗址等30多处古文化遗址。樟树作为江西省乃至整个江南地区最早的一个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  

  1956至197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江西省、樟树市文博工作者对营盘里遗址、筑卫城遗址进行了二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距今约4500年的石制生产工具,如砍伐器、掘土器、刮削器、网坠、石镞等,标志着当时已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同时,这些地方出土了一批通过手制、轮制、泥条盘筑等工艺制作的陶制生活用具,如炊具、盛食器、陶纺轮等,特别是在筑卫城遗址还发现了碳化籼稻、陶杯、陶鬶、陶碗等酒器。这些都说明,樟树市境内4500年前就出现了原始村落、原始城市,先民们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并有了制陶、纺织等手工业,谷物生产和酿酒业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  

  “殷墟过长江,赣水第一春”。这片曾经被志书称为“古荒服地也”的土地埋藏着更加令人惊叹的古文化的奥秘。1973年秋,清江县(现樟树市)在山前乡(现吴城乡)吴城村附近兴修水库,一位民工不经意间一锹铲出了一个陶罐,随后周围也接连发现了不少石刀、陶网坠……很快,这片区域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鉴定为商代遗址。吴城遗址的发现,证明樟树地区的先民和中原地区的一样,历经原始社会的解体而进入奴隶社会,而且它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也是商代中晚期的都邑遗址,从而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历史定论,导致殷商时代的江南历史由此改写。  

  在此后的近30年时间里,大批文博工作者先后在吴城遗址进行了十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6千余平方米,清理了房基、道路、陶窑、水井、墓葬、灰坑、祭祀广场、铸铜等重要遗迹,出土了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玉器等遗物5千余件。尤其是出土陶文中,有一组为“入土材田”四个字,据赵峰先生《清江陶文及反映的殷代农业和祭祀》一文考释:“土”即社,社在古代传说中是主管田地的神,“材田”即犁翻地里的杂草,以便播种。这组陶文的意思是:“祭祀田神,犁耕田地”,说明吴城先民的农业生产已进入“犁耕农业”阶段,比“刀耕火种”跨进了一大步,社会经济相对更为发达。吴城遗址出土的斧、锛、刀、镰、铲、镞等石制生产工具,“商墓”出土的犁、耒、耜、铲、斧、锛、镰等共11种青铜生产工具,证明当时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酿酒业的发展有了更为丰富的原料。  

  “商人重酒”,吴城遗址出土的酒器有青铜斝、青铜樽、青铜爵、陶杯、陶壶等,还有大量铸造酒器的石范,充分说明这里的酿酒业已相当发达。这些珍贵的文物,真实地见证了3500多年前樟树大地谷物青青、琼浆飘香,盛满了觥筹交错的豪迈与歌舞升平的祥和。“泰伯奔吴”的古老传说就荡漾在这醇美的酒香里。  

(二)  

  “层层碧嶂来无尽,滚滚清江远莫追”,这是古人对樟树山川形胜的绝好描绘。著名的阁皂山被唐高宗御赐敕封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赣江中上游的优质水源则孕育了以“稻文化”为核心的神秘的赣鄱文明。  

  这一方水土不仅养育一代代樟树人,也成就了樟树熠熠生辉的历史名片。自秦朝立郡县制到南唐昇元二年(公元938年)的1158年间,樟树虽“有其地无其名”,但先后有三个县(即新淦、吴平、始平)在此建立县城,成为三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到了南唐昇元二年八月,唐王李升准镇巡使吴鸾所奏,在萧滩镇(后改称临江镇)建清江县。此后,萧滩镇又先后成为宋、元、明、清时的临江军、路、府郡城达920余年,辖清江、新淦、新喻、峡江四县,是当时赣中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与临江镇仅一江之隔的清江镇(后改称樟树镇)也是当年的军事要冲、工商雄镇。《清江县志》记载,樟树镇在明代初、中期已是“寰闾千家,舟车辐辏”的商埠,“若杉材、药材、被服、器械诸为民用者,百里环至,肩摩于途;皂矾赤朱、綦巾大布,走东南诸郡”,其经济之发达,人口之集聚可见一斑。据明《宣宗实录》卷十五记载,在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所公布的全国33个主要课税城镇名单中,江西有南昌、吉安、临江、清江(即樟树镇)四处列入,其中临江、清江皆在现樟树市境内,与当时的京城顺天、应天府以及苏州等名城同样繁华富庶。  

  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樟树地区酿酒业的蓬勃发展。最初的酒以醪醴或黄酒为主,它们以谷物为原料,用麦粬或小粬做糖化发酵剂而成,度数一般在15度以下。自唐宋以来,以樟树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地区,酒的酿造一直延用古法,即将大米或糯米蒸熟,加粬发酵而成。所不同的是,随着酿酒技艺的提升,出现了蒸馏法酿酒。蒸馏法酿酒采用加热冷凝的办法,能够提炼出纯度更高,香味更浓的酒,人们把它叫做“土烧”,也就是现在樟树农民家里常喝的自酿白酒,其原理和部分操作方法一直延用至今。明代杰出科学家宋应星任袁州府分宜县教谕时,对以樟树为代表的南方地区比较通用的古法白酒酿造工艺进行实地考察,并载入其著作《天工开物》中,使这种工艺得到迅速传播,对中国白酒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浓甜的醪醴,到渐渐老熟的黄酒,再到阳刚劲烈的土烧,樟树的白酒酿造工艺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孕育出中国白酒中的一朵瑰丽奇葩——优游国际酒。民国初年,樟树镇“娄源隆”酒店融合北方汾酒(以高粱为原料,大粬发酵)和当地土酒(以稻谷为原料、小粬、药粬发酵)的两种酿造工艺,并巧为勾兑,生产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兼具南北风味的特型白酒。为区别当时市场上的其它白酒,1930年,“娄源隆”酒店的分号 “天成”酒店别出心裁地在酒坛上贴上两个“特”字,即所谓“双特”,以示他的质优,抗战前夕,又用大鹏商标标出四个“特”字,以示更优。人们渐渐地记住了这个独有的标志,优游国际酒因此得名。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召回私营企业的酿酒师傅,在原“娄源隆”酒店的基础上,于1952年成立了国营樟树酿酒厂(现优游国际酒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着手对传统优游国际酒生产工艺进行挖掘和研究。他们既秉承传统工艺,坚持原生地制粬、原生地酿造、原生地贮藏、原生地灌装,又融入现代科学技术,使优游国际酒始终保持着独特风味和优异的品质。周恩来称赞它是“清香醇纯,回味无穷”;邓小平嘉许它为“酒中佳品,味道独特”;中国白酒界泰斗周恒刚则总结其特点为“整粒大米为原料,大粬麦麸加酒糟,红赭条石垒酒窖,三香俱备犹不靠”。几番与伟人、名人结缘,令优游国际酒叫响九州、名扬海外。  

  如今,几经变革和创新,优游国际酒有限责任公司已从全国200多家酒类企业中脱颖而出。2011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2亿元,上缴税收 5.59亿元,获评 2011年度“中国酒类十大最具竞争力品牌”和“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 55.91亿元,一举跻身全国白酒品牌价值20强。  

(三)  

  一缕酒香自远古飄来,穿越时空,融入俚俗,晕染人文,渗进了樟树人的血脉里。  

  在樟树市博物馆里,馆藏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各类陶制酒器、青铜制酒器、铜制酒器、漆制酒器、瓷制酒器、金银制酒器、锡制酒器等,如汉代的绿釉羽觞、绿釉陶壶、陶羽觞、陶壶、青瓷羽觞,南朝的青瓷盅、青瓷杯、青瓷鸡首壶,隋代的青瓷盅、青瓷壶,宋代的铜爵、青白釉刻花莲纹杯、兔毫盏、凤首瓷壶,元代的黑釉穿带龟形壶,明代的青花菊花纹酒盅,清代的白瓷羽觞、斗彩福禄寿三星盅、青花小酒盅、猴形酒壶、鸡猴壶、公道杯等。件件藏品从历史深处走来,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其品种之多,器形之美,足见当地酒文化的兴盛与繁荣。  

  酒,是有个性的水。樟树的酒在古朴的砚台里发酵,在诗人行云流水般的挥洒中,化成或婉约或豪放的文字,香飘万里,意味悠长。翻阅《清江县志》,细细品读其中所载的“竹径旁通沽酒市,桃花乱点钓鱼船”,“落日照江浦,轻帆过酒家”,“何时不负登临兴,把酒经过阁皂山”,“酒量吞春海,诗肩夜耸山”等历代文人佳句,优游国际仿佛可以看见林立的酒肆、飘扬的酒旗,仿佛可以听见喧闹的酒令、酣畅的笑语,仿佛可以闻到那醉人的酒香、浓烈的气息……一幅幅久远的历史画卷也顿时活色生香起来。  

  自由激发灵感,灵感催生艺术,艺术产生情趣。自古文人爱酒,因为酒能让人解脱束缚,进入创作的自由状态。樟树,自古文风鼎盛,人文荟萃。自南唐至清末,这里先后出了293名进士,463名举人,北宋史学家刘敞、刘攽,南宋史学家徐梦莘、理学家张洽、著名画家杨无咎,元代著名文学家范梈、杜本,明吏部左待郎熊化、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廷麟、著名医学家聂尚恒等等,他们犹如灿烂的星辰,点亮了历史的天空。对于这些生长在酒乡的文人墨客,阵阵酒香又岂只是沁入心脾,他们在皴染涂抹时,在吟咏唱和间,无不流露着浓浓的乡情。北宋史学家刘敞,与其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常与梅尧臣、欧阳修等交往,却在所作《踏莎行》中感叹“利名不肯放人闲,忙中偷取工夫醉”,故乡的酒成为了他觅求心灵慰藉的寄托。  

  时至今日,樟树人尚酒之风尤盛,春饮水酒,夏酿醪醴,秋制土烧,冬藏封缸。不论乡下城里,几乎家家有酒,户户飘香。每逢传统节日,乡间的大小村落都会在祠堂摆上桌椅,置好酒肉,各家的当家人聚集在一起共饮社酒。一边是爆竹声声,一边是举杯畅饮,村事家事摆上桌面,亲情乡情掺在酒里,于是来年大事在推杯换盏间敲定,邻里龃龉在酒酣耳热时化解,直喝到老老少少尽兴之时,家家扶得醉人归。  

  而平日里,不管是乡村人家,还是城镇居民,或于厢房,或在阳台,总会辟出一块地方来,排上一溜坛坛罐罐,各式各样的酒依次排开。只等客人上门,主人便会乐颠颠地拿上长柄竹吊勺,搬开封压坛口的重物,舀上一壶,就着几个小菜边喝边聊。至于喝哪种酒,那看主人与客人的默契,浓的、淡的、甜的、辣的……喝的就是交情,为的只是心情。此外,各家各户娶亲嫁女的婚庆酒,孩子出生后的庆生酒、满月酒、百日酒、周岁酒,升学喝的升学酒,做寿喝的长寿酒,建房喝的上梁酒,搬家喝的乔迁酒,店铺开张喝的开张酒……真可谓无事不酒,无酒不宴。酒,愉悦着人们的生活,燃烧着人们的激情。  

  名酒来清江。樟树人,赋予了酒丰富多彩的生命力,给予了酒意味深长的内涵,而酒回馈给人们的,是载入历史的荣耀,是来自八方的赞誉,是幽幽酒香里描不尽的诗情画意,道不尽的酣畅淋漓。  

地址: 江西省樟树市药都北大道11号 联系电话: 400-1117-999
Copyright © 2009-2013 优游国际酒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